新闻资讯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新闻 >> 校园新闻_wyl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中硕果累累---“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康乐 责编:蒋柯秋 发布时间:2025-04-16

4月10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2024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省级评选结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康乐、高申、赵静老师指导的作品《歃血为盟铭初心 一路情深谋复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两部作品双双斩获2024年四川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作品高职高专组一等奖。此外,由高申、庄珉苏、康乐老师指导的微电影《遗语·彝情》获2024年四川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长视频组三等奖。

据悉,在今年2月公布的“七十五载薪火传承,千秋伟业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领航计划”)评选中,获奖作品《歃血为盟铭初心 一路情深谋复兴》还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高职组三等奖,这是学校在这一赛事上的突破性成果。

从省级突围到全国舞台:荣誉来之不易

据了解,本次参赛团队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备赛周期,从全省百所高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赛。最终在全国1339所高校、5007部作品的比拼中历史性地获得高职组全国三等奖的佳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团队负责人康乐回忆,“从选题打磨到实地调研,从文本创作到拍摄制作,我们反复推倒重来,甚至连续通宵修改材料。”团队学生陈思羽成员表示:“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内,我们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深刻感受了红军长征的不易。为了讲好党的民族政策,我们的足迹遍布凉山州。”

实践教学出新彩:红色故事“走”出课堂

此次获奖作品均以红军长征“彝海结盟”这一民族团结历史事件为蓝本,以暑期三下乡为实践平台。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实地调研,挖掘红色资源,带领学生以“行走的思政课”“场馆内的思政课”等方式重温党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可感、可触、可悟的实践体验。最后,团队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等多元化形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据悉,该实践团队也被评为2024年四川省重点实践团队和成都市优秀实践团队。

合作育人践新路:构建“大思政”协同生态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构建“理论教学+实践育人+社会服务”三维体系。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在乡村振兴一线、红色场馆、革命老区建立实践基地,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开展育人合作,让大思政教育接地气、有温度。此次获奖的多项作品正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覆盖全校学生依托实践基地,讲好新时代故事的成果结晶,同时,此次成果作为宝贵的系列视频资源也将进一步丰富“大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为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注入红色基因,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