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2月27日,学院收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寄来的感谢信,感谢学院对凉山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帮助。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自开展联系对口帮扶凉山州喜德县以来,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的“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实际需求,组织了扶贫专家团,并向喜德县派驻1名青年技术专家,落实帮扶资金20万,先后示范种植了中草药、羊肚菌、金耳、薰衣草等经济作物,获得凉山州科技局科技项目立项1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19年是凉山脱贫攻坚冲刺决胜之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加大脱贫攻坚帮扶力度,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自2018年1月接到对口帮扶凉山州喜德县任务,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工作办公室,建构以凉山州喜德县为对口帮扶重点,以贫困村为帮扶主体,以人才支撑、智力支持、教育支援、科技帮扶、志愿服务为抓手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探索建立了“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的“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通过选派扶贫干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产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在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专业大户孵化、产业规划等多个环节对帮扶地区提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引领:科技扶贫
为有效破解喜德县农业产业低下难题,突破技术瓶颈,2018年学院扶贫技术专家团到喜德县调研、技术服务20余次,期间,学院领导带队中药材专家到光明镇丕约村、沙马拉达乡铁扣村、两河口镇觉钉村、米市镇洛尔村、依洛乡则觉村等地进行考察、采集土样,深入分析,研究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为当地农户举办特色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现代农业新技术帮扶,有效提升了帮扶地区农户生产经营水平和科技水平。

增强造血:项目扶贫
结合我院新品种选育推广科技项目,以帮扶地区为推广示范基地,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将中药材、食用菌、玉米、土豆、花卉等科技项目在喜德县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特别在该县的羊肚菌试种项目的成功,目前达到亩产400至600斤,产值近5万元。之外,2018年3月以学院为主体申报的中药材白芨的推广及2018年产业化项目已在凉山州科技局立项,落实立项帮扶资金20万元。

注入动力:产业帮扶
根据贫困地区的农畜、乡村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产业需求,学院积极带动当地发展优势产业。如:丕约村“药旅一体化”千亩药材、花卉观光旅游基地(规划中),“彝族金耳之乡”、羊肚菌示范基地、高原道地中药材研究中心都将伴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应运而生。

拓宽思路:智力扶贫
扶贫先扶智。学院始终把“坚持扶贫同扶智有机结合,在注重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基础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智力扶贫上,一方面采取凡属喜德籍学生考入我院一律免除学费的方式开展工作(2018年已全额资助学院两名喜徳籍学生);一方面依托我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喜德县民族职业中学开展共建、指导和帮扶。2018年学院先后组织了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喜德县开展了科技支农、政策宣讲、关爱留守儿童、创建文明村舍等多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19年是凉山脱贫攻坚冲刺决胜之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学院始终秉承“亲农之情不变、事农之心不改、兴农之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以服务乡村振兴,致力脱贫攻坚为初心,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帮扶力度,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
(执笔人:唐阚勇、欧俊、康乐)